当前位置:首页 > 详细信息

竭诚尽智 筑梦旌城

来源:梁诗琪 袁琳 金童 发布时间:2025年09月11日 A+ A A-
  俯瞰天府大地,一条全球最长的城市中轴线——天府大道贯穿南北,成为串联区域发展的重要脉络。往南,是成都天府新区的繁华图景;往北,则穿过举世闻名的三星堆遗址,来到雪山下崛起的公园新城——德阳天府旌城。
  2019年,德阳市委、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委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战略部署,立足自身产业基础与区位优势,将建设成都北部重要功能板块作为目标,作出了规划建设德阳天府旌城的重大决策。2022年,2138cn太阳集团成功中标德阳天府旌城片区基础设施建设(智创商务片区)项目。同年9月,勘设公司进场开展设计管理工作。
智力协同:组建专业支撑团队
  德阳天府旌城项目是包含城市道路、学校、公园、社区综合体、公交站、养老院、综合管廊等37个子项目在内的大体量项目,建设期为10年,被列为2138cn太阳集团2022年重点项目,也是四川省重点工程、德阳市重点发展新城规划项目。面对项目工期紧、工作面宽、质量要求高等挑战,勘设公司多措并举,多点齐发,全力推动设计管理与市场、招采、技术、造价及履约等环节深度融合。
  在公司的统一部署下,勘设公司秉持“谋划在前、落细落实、责任到人”理念,采用“小前方+大后台”管理模式,选派杨刚、杜勇、罗维、金童、陈嘉庆、高启林等6名核心骨干驻扎一线,联动建筑设计、市政与公路设计、岩土工程、工程勘察、人防设计、装饰装修等后台部门构建资源集约平台,形成“高技术、强专业”的设计管理矩阵,“台前幕后”参与的技术、经济人员达40人,围绕长江西路延长线、西外街道路工程、一环路改造工程、智创第二中小学、渤海路、锦屏山路等多个重点子项,通过系统化、科学化、精细化管理,为项目高质量推进注入动能。
  在顶层规划层面,勘设公司立足全局统筹设计管理各环节。设计管理团队同步对接德阳天府旌城管委会等管理单位,建立高效沟通协调渠道。前期主动收集规划条件、征地拆迁等资料,搭建全流程信息底座;强化对业主单位自主招采的外部设计单位的管理,同步推进勘察工作;过程中严格审查设计成果,确保报规报建合规;最终同步规范整理归档资料,形成闭环管理体系。
  在协同推进阶段,高效管理推动多环节共同发力。管理中铁二院、核工业西南院等设计全周期工作,并组织片区参建设计单位开展图纸交底会审,减少施工偏差;以施工工艺与成本控制为导向优化方案,实现降本增效;深度参与概算评审,维护总包利益;面对现场问题,快速协调变更签证;提前介入提供技术咨询,助力完成科创指标;同时维护各方关系,严谨开展计量工作,保障设计、施工、采购无缝衔接。
  截至目前,设计管理团队已协助相关单位形成可研26份、立项备案26份;为12个子项目办理施工许可证,完成方案设计22个,完成初设20个,正在进行初设2个,完成施工图设计18个,完成勘察设计17个,报送设计概算14份,批复10份……一串串数字背后,是前后方团队夜以继日的辛勤付出、科学验证、高效管理的智慧结晶,也是项目建设全速推进的有力保障。
专业服务:匠心助力精益建造
  在十九冶承建的项目设计管理工作中,设计管理团队作为沟通纽带,承担着大量的协调任务,他们既要精准把握上游设计意图、功能要求与设计标准,又需依据各阶段反馈及时调整,在保障功能与设计效果的前提下,全力推动项目顺利实施。
  在渤海路(一环路-西二环)子项的方案设计阶段,团队基于城市道路功能定位、区域发展规划及市政基础设施配套需求,主导开展设计符合性审查与技术经济分析,敏锐地发现设计图纸缺少综合电力通道,如不尽快解决,该路段将存在电力管线敷设缺口与未来扩容风险。然而,此子项设计专业跨度大、接口复杂,不仅需对接规划、市政、供电、消防、交通、通讯等近30个政府部门和产权单位,还要处理建设、勘察、设计、监理、施工等五方责任主体提资冲突,协调工作可谓异常繁重。
  面对时间紧迫、任务艰巨的严峻形势,团队秉持主动作为的态度,积极与相关单位、部门沟通交流,深入研究当地政策法规,科学分析项目实际情况,往往一天从早到晚要跑4~5个主管部门进行汇报沟通,为推进方案顺利落地奠定坚实基础。
  为科学做好风险量化与预案制定,设计管理团队联合资深技术专家及设计研究院,深入现场实地踏勘,系统研判“综合电力通道缺失”可能导致的成本增加、工期延误等风险,同步推进设计变更优化。为全面梳理各方需求,搭建信息共享平台,团队通过多轮专题会议推动工作,并根据反馈动态调整方案。为争取相关部门支持,团队采取分层沟通策略,通过专题汇报、牵头组建专项协调小组、明确技术需求等方式,以翔实数据和严密逻辑开展方案解读工作,确保项目进度不受影响。最终,团队形成的可行性分析报告,从经济效益、技术合理性、发展前瞻性和社会效益四个维度,证明合理规划与设计综合电力通道,将有效规避未来可能发生的、远高于此的改造成本和隐性社会成本。
  该专业建议得到业主单位和上级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,经组织相关部门复核评估后,综合电力通道作为重要设计优化项纳入实施方案。
创新引领:新技术新工艺巧解难题
  在EPC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中,技术手段是破解问题的关键。设计管理团队需深入剖析项目设计重难点,运用数字化工具与创新方法,构建从问题识别到应对的完整技术管控体系。
  在子项智创第二中小学施工图设计阶段,是否采用“双向密肋楼板技术”成为各方争论焦点。这项虽已通过四川省住建厅认证的装配式创新技术,因在德阳本地缺乏应用先例,其实际效果与成本收益存在显著不确定性。“新技术无实践经验,实施风险如何控制?”这样的顾虑在讨论中多次被提出。
  针对技术应用风险的质疑,团队采取“模拟验证+实地调研”双线策略。一方面,借助三维建模与力学模拟,通过PKPM结构计算系统验证技术可行性,优化肋梁设计后无须设置竖向装配柱即可满足装配式要求,且大跨度结构荷载降低15%、配筋量减少12%。另一方面,组织人员深入省内已应用该技术的项目现场,系统开展工程实测,通过精确测量模板尺寸、完整记录施工流程、详细对比材料用量,形成数据化成果,为技术应用提供坚实的决策依据。
  无独有偶,子项太华山路改造工程同样面临技术应用风险。团队在专项现场勘察与技术复核过程中发现,原设计方案采用的“地下管道施工放坡开挖技术”存在多重隐患,尽管提出了“钢板桩支护开挖”替代方案,也无法解决振动致墙体开裂、地基安全隐患、夜间施工噪音超标等问题。
  面对这一系列棘手难题,团队引入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(LCCA)方法,通过量化风险评估,创新性提出“箱式支护体系”解决方案。技术论证显示,该方案采用的静压安装工艺可将振动值严格控制在65dB以下(低于70dB的达标值),模块化箱体设计能有效保障开挖面稳定,预制拼装工艺使施工效率提升60%,在保障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,经测算可实现综合成本优化,达成安全、环保与经济效益的多赢目标。
  此外,设计管理团队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为施工提供“依据”,而是反向验证,用心用情用智为施工一线服务。在子项锦屏山路推进过程中,团队通过定期的内部会议进行设计交底,同时吸收项目部施工反馈的意见,动态优化桥梁结构选型,将锦屏山路原本采用的简支T梁桥改为左右幅错幅设计的简支小箱梁桥,使施工更加便利;在子项智创第二中小学现场施工中,面对施工人员发现基坑支护结构节点详图缺失、部分深层土体加固区域的剖面示意图不完整的问题,设计团队立即绘制详图并提交业主,整个流程两天完成,快速地反应保证了现场施工的顺利进行。
  当前,德阳天府旌城项目已经到了在建子项大干特干、部分子项竣工验收的关键阶段。而设计师们,将继续用一个个创新创意、具体而微的解决方案,在成德同城化的版图上,“浇筑”出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下设计管理创优创效的全新坐标系,为打造美丽宜居德阳,推进城市品质提档升级,助力德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而继续不懈奋斗!